关怀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2024年深圳医保十件大事:惠民便民提升医保民生“温度”

发布日期:2025-01-10 23:36 来源:

人工智能朗读:

  砥砺前行谱新篇,锐意进取绘宏图。2024 年,深圳医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全方位拓宽保障维度,全面提升医保服务效能,为群众稳稳托举医疗保障的坚固护盾。此刻,让我们携手回望2024年深圳医保十件大事,共同感受深圳医保步履铿锵、奋力前行的一年。

  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7.5%

  健全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放宽非深户籍新生儿参保限制,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735万、全省第一,参保率97.5%、居一线城市首位。实现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家庭共济,医保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省内近亲属参加居民医保费用及就医购药费用,让来深奋斗者和家乡亲人之间的健康路、亲情路更近、更暖。将“取卵术”等8个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最高报销90%,为群众的生育梦想助力。

  深化罕见病用药保障模式 累计保障罕见病患者23.4万人次、4.05亿元

  深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深圳惠民保”罕见病用药保障模式,对超90种医保目录内罕见病药品梯次减负,拓展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报销品种至8种,累计保障罕见病患者23.4万人次、4.05亿元,单人最高保障达113.4万元;开展罕见病综合保障服务试点,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挂牌设立“罕见病综合服务中心”,对接慈善资源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援助,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医保便民服务模式 推动医保事项就地办、马上办

  丰富“15分钟医保服务圈”内涵,针对医保服务需求主要产生于就医购药环节的情况,在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创新建立医保服务e站,为群众提供16项医保服务和政策咨询,获评“百佳市民满意项目”。深化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平均办理时长压缩至1个工作日。落地13项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出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参保政策,“出生即参保”成为许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份礼物。

  做深做实医保移动支付 方便群众无卡就医、异地就医、外卖买药

  推动全市99%的定点医药机构开通医保码支付,1253家定点医药机构落地刷脸就医,群众无需刷卡,扫码、刷脸就能挂号、就诊、缴费。在全市348家药店开通跨省购药直接结算,新增冠心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直接结算,进一步减轻群众“跑腿垫资”负担。在全市423家药店开通医保个人账户线上购药服务,让群众“外卖买药”也能刷医保,目前医保线上购药占比达27.7%。

  实施阶段性降低医保费率政策 为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减负超65亿元

  在确保职工基本医保待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阶段性调整职工基本医保缴费费率,将企业职工基本医保一档单位缴费费率由6%下调为5%、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费率由8%下调为7%,并通过“免申即享”实现惠民利企政策“无感兑付”,全年减免医疗保险费65亿元,惠及超85万家参保单位、83万灵活就业参保人,切实减轻了企业和个人负担。

  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战略购买作用 大力支持创新医药发展

  优化医药产品申报挂网规则,推动医药产品挂网申请办理周期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实现快速入市销售。完善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受理审核机制,对“港澳药械通”相关项目“免于审核、备案即用”,公布实施447项新增、修订和转归价格项目,支持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对通过国家谈判纳入医保目录内的创新药,全力保障落地使用;对“布西珠单抗注射液”等医保目录外创新药及港澳药械,指导纳入“深圳惠民保”报销范围,形成支持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合力。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赋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深化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率先落地国家2.0版分组方案,健全协商谈判、特例单议、单独支付等机制,成立数据工作组主动向医疗机构“亮家底”,DIP付费更加契合医疗资源消耗。扩大中医优势病种至187个,遴选支气管炎、胃炎等390个基层常见病实行住院“同病同治同价”管理,支持中医药和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稳妥推进全面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实施引入医院参与价格形成的新机制,通过有升有降的调整,使价格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纵深推进医药价格治理  “医保价格通”在全国推广应用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组织集采任务,主动承接超声刀头全国联采等集采接续工作,累计为患者减负142.66亿元。强化医用耗材挂网价格虚高治理,压实采购平台、医疗机构、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实施挂网价格联动纠偏,推动医用耗材价格合理回归。全国首创“医保价格通”,实现医药价格“掌上查询、一键比价”,建立医保药品价格比较指数,引导全市医保定点药店主动对4324种医保药品进行降价,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医保局在全国推广。

  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精细化管理 全面提升机构服务效能

  开展定点医药机构规划评估研究,可视化解构全市医药服务资源,推动机构合理布局。完善新增医保定点评估规程和医保服务协议,强化周期性签约核查,实现医保定点“好中选优”。开展定点医药机构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标准研究,推动深圳医疗保障领域首批地方标准获批立项。建立覆盖机构管理、参保人服务等指标体系的医药机构医保政策执行情况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协议续签等挂钩,医保对医药机构的激励约束作用明显增强。

  强化医保基金常态化监管 守护好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深化智慧监管模式,推动全市7000余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药品耗材追溯码系统、防范假药和回流药,在住院环节全面推行智能核卡打击“冒卡就医”,完善医保结算审核规则,充实完善医保基金使用负面清单至2万余条,筑牢大数据监管防线。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卫健、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联动,邀请人大代表开展行政检查,针对诱导群众虚假住院等典型问题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追回违规医保基金超3亿元,移送刑事案件线索8宗。




相关附件

相关数据解读

主办:深圳市医疗保障局电话:12345
深圳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2038号海天综合大厦9楼
备案号:粤ICP备19043933号-1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150号网站标识码:4403000091

打击欺诈骗保举报邮箱:
dajiqizhapianbao@shenzhen.gov.cn
打击欺诈骗保(行政执法投诉)电话:
电话受理时间:
9:00-12:00,14:00-18:00(工作日)